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编制审批 >

江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交易规则(自2023年11月23日起施行)

天涯编制审批 2024-03-14 17:31:52 530阅读

2023年11月23日,江西省自然资源厅为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交易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制定《江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交易规则》。自2023年11月23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江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交易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以下简称“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交易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根据《江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交易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江西省行政区域内进行的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交易适用本规则。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节余指标调剂交易的主体,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是节余指标调剂交易的实施主体,按规定参与节余指标调剂交易活动。交易出让人为拟调出节余指标的县(市、区)人民政府,交易竞买人为拟调入节余指标的县(市、区)人民政府。


第三条 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省交易中心)是全省统一的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交易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开展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交易活动,承担江西省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网上交易平台(以下简称网上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


第二章  交易要求


第四条 节余指标调剂交易程序:


(一)出让人向省交易中心提交指标出售申请文件及委托书;


(二)省交易中心对申请文件进行审核,发布节余指标出售公告;


(三)竞买人按要求报名,省交易中心审核报名材料后组织网上公开竞价;


(四)省交易中心在网上交易平台公示成交结果;


(五)交易双方签订节余指标调剂交易合同,并由出让人在网上交易平台上传节余指标调剂交易合同进行备案;


(六)合同备案完成后,省自然资源厅向省财政厅申请资金结算,省财政厅出具资金结算证明,省自然资源厅在收到资金结算证明后组织出让人在增减挂钩在线监管系统备案交易信息,备案后竞得人可使用节余指标。


第五条 交易出让人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出售节余指标的文件,除省直管县(鄱阳县、丰城市、共青城市、瑞金市、安福县、南城县)外,申请文件的附表需经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盖章确认,申请文件应在签发之日起1个月内提交,逾期需重新报送;


(二)委托省交易中心组织交易的委托书;


(三)省人民政府同意调剂的文件,增减挂钩项目验收批复或节余指标核定文件。


第六条 交易竞买人应提交申请购买节余指标文件,除省直管县(鄱阳县、丰城市、共青城市、瑞金市、安福县、南城县)外,附表需经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盖章确认,文件应在签发之日起1个月内送达,逾期需重新报送。


第七条 交易双方应当妥善保管交易账号及密码,凡通过其账号在网上交易平台实施的所有行为,均视为其真实意思表示或已经合法授权,其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由交易双方自行承担。 


第三章  公告发布


第八条 出让人提交的出售申请文件应明确交易指标数量、指标类型、起始价格、竞价幅度等要求,不得增设其他排除或限制竞争的条件。


第九条 省交易中心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出让人提交材料的审核工作。材料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一次性告知出让人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补正,逾期未补正或补正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补正期限届满后予以退件,20个工作日后方可再次提交申请;材料符合规定的,应当在审核完成后1个工作日内在网上交易平台发布出售公告。


第十条 网上出售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省交易中心的地址、联系方式;


(二)拟交易的指标数量、指标类型、起始价格、竞价幅度等;


(三)获取交易文件的途径;


(四)报名、资格审核的起止时间和交易时间;


(五)竞价方式、确定竞价结果的标准和方法;


(六)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项。


第十一条 节余指标出售公告期限为10个工作日。


第四章  报名审核


第十二条 竞买人在公告规定的报名期限内进行报名,在网上交易平台成功提交报名材料后,即视为认可网上出售公告,对相关条款无异议。


第十三条 省交易中心应当在收到竞买人报名材料3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反馈结果,审核通过后即获得竞买资格,审核不通过的,竞买人可在公告期内提交补正材料,公告期后仅反馈审核结果,不再接受补正材料。


第十四条 报名期限内无符合条件的竞买人报名的,省交易中心应当在公告期结束后的2个工作日内发布本次交易中止的公告。


交易中止期间,出让人可以申请恢复交易。省交易中心根据出让人提交的申请,重新发布出售公告,恢复交易程序。


自首次公告发布之日起6个月内没有竞买人报名并审核通过的,省交易中心应当发布本次交易终止的公告。


第十五条 交易公告期内,有竞买人报名并审核通过之前出让人申请终止交易的,或者交易中止期间出让人申请终止交易的,省交易中心在收到终止申请后不再接受报名,并在2个工作日内发布本次交易终止的公告。


第五章  交易流程


第十六条 节余指标调剂交易以公开竞价方式进行,竞价开始时间以公告为准。


第十七条 竞买人按下列规则进行网上竞价:


(一)按公告时间登陆网上交易平台;


(二)初始报价不得低于公告起始价;


(三)报价以递增价方式进行,每次报价递增幅度不得小于公告规定的递增幅度,同一竞买人可多次报价;


(四)报价达到《江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交易管理办法》确定的最高限价时,以最高限价为最终报价;


(五)报价一经提交并经网上交易平台记录即视为有效,网上交易平台予以接受并即时公布,不得修改或撤回。


第十八条 网上交易平台以5分钟倒计时为一轮竞价时限;在5分钟倒计时内有新报价,网上交易平台从接受新报价时起重新倒计时5分钟;5分钟倒计时结束,网上交易平台不再接受新报价,并显示最终报价。


第十九条 限时竞价截止时,按最高报价确定成交资格;有两个及以上竞买人报价且报价均达到公告确定的最高限价时,通过网上摇号确定成交资格。


第六章  结果公布


第二十条 网上交易结束后1个工作日内,省交易中心在网上交易平台公示成交结果,公示时间为3个工作日。成交结果公示内容应当包括:


(一)竞得人的名称;


(二)成交的时间、地点;


(三)成交的指标类型、指标数量、成交价格等;


(四)其他应当公示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单位和个人对成交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间内向省自然资源厅提出,由省交易中心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在收到异议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就异议是否成立作出答复。省自然资源厅调查核实认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宣布成交结果无效。


第二十二条 成交结果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异议不成立的,交易双方应当在成交结果公示期满或省自然资源厅作出异议不成立答复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签订书面合同,并由出让人在网上交易平台上传备案。


第二十三条 根据网上交易平台上次的交易合同,由省自然资源厅向省财政厅申请资金结算,省财政厅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出具资金结算证明,省自然资源厅在收到资金结算证明后3个工作日内,组织出让人在增减挂钩在线监管系统备案交易信息,备案后竞得人方可使用节余指标。


第七章  其他规则


第二十四条 网上交易涉及时间均以网上交易平台服务器时间为准,数据记录时间以数据信息到达网上交易平台服务器的时间为准。


第二十五条 因系统故障导致交易无法进行的,由省交易中心在发生故障后1个工作日内发布补充公告,明确暂缓交易并说明情况。网上交易平台恢复正常运行后,省交易中心应在1个工作日内发布恢复交易的公告,并通知相关竞买人。


第二十六条 竞买人按交易公告要求报名并通过审核后,除因不可抗力、司法裁判等特殊原因外,出让人不得对交易公告内容作出修改、终止交易程序。


第二十七条 因竞买人使用的计算机遭遇网络堵塞、病毒入侵、硬件故障、遗忘或者泄露账号密码等原因不能正常登录网上交易平台进行申请、竞价的,后果由竞买人自行承担。


第二十八条 省交易中心应保存网上交易电子竞价数据,建立电子竞价档案,通过网上交易平台提供交易价格信息等历史数据查询服务。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交易双方应当按规定提供有关资料,主动接受监督,不得提供虚假资料,不得互相串通和操纵交易,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骗取成交。不得有第三方以受委托或变相提供各类服务的名义违法违规干预交易。经核实存在违法违规情形的,取消其交易资格。


第三十条 除因不可抗力、司法裁判等特殊原因外,交易双方应当对成交结果予以认可,任何一方不得无故拒签合同。对无故拒签合同的,自公告约定的签订合同最后期限之日起一年内不得参加交易。


第三十一条 省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对网上公开竞价过程中所有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竞买人的名称、联系方式等),承担保密责任。


第三十二条 省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则:


(一)负责监控网上交易平台的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应当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上报和详细记录;


(二)必须妥善保管网上交易平台登陆账号及密码;


(三)定时对网上交易平台数据进行备份,保存日志数据。


第三十三条 省交易中心对网上交易平台录入的交易结果信息进行实时更新统计,并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向社会公众主动公开。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规则由省自然资源厅负责解释。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交易服务费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规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转载是为传递及宣传国家与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经验;如果您对原创归属及转载有异议,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点击“举报”,我们将补齐出处或者删除;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