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问题>编制审批 >

全域土地整治的缘起和背景是什么?

天涯编制审批 2020-08-18 10:19:003846 举报


  • 中国的全域土地整治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最早来源于《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其对全域土地整治的内涵的界定仅仅局限于在内容上融合多种整治类型的区域性综合整治,缺乏对全域土地整治在实际工作中的概念界定与规划实施推进等问题的探讨与明确。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使得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利用强度的科学设定、生态服务功能的最大化和自然资源的永续使用及人地和谐等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化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任务,如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和统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及实现“三生”空间的科学布局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了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总体方向。2017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集中体现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如何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时期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引起各位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发〔2017〕4号文件对耕地占补平衡提出了“控占用、调方式、算大账、差别化”的重大改革思路,并明确提出“拓展补充耕地途径,统筹实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新增耕地经核定后可用于落实补充耕地任务”。作为改造和提升土地利用效果的重要举措,土地整治能较好地提升耕地数量与质量,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其是当前改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耕地产能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方式,被国家及相关学者日益重视。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建设生态良田的首要位置,使得建设高标准农田成为耕地保护的重要抓手和基础手段。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土地整治开始从主要满足补充耕地基本需求向更加注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转变。随着“十三五”期间土地整治工作的新内涵和新任务的提出,国家确定了将全域土地整治作为重要抓手,综合考量、统筹谋划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提升资源保护和用地保障能力,确保建成4亿亩、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使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的目标。同时,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000万亩,通过农用地整理改造中、低等耕地2亿亩左右,使耕地数量、质量保护水平全面提升。《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百年规划纲要》中规定要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20%的具体目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了将城镇低效建设用地整治作为落实节地战略、改善人居环境、保障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土地整治正朝着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转变,以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用地的合理配置与景观生态规划相统一为发展目标。为适应我国正在推进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缓解或解决资源承载能力趋紧、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等问题,满足生态文明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求,实现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科学规划、“三生”空间的合理配置和国土资源的空间布局优化,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基础设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域土地整治作为土地整治内涵功能变化的新特征,为指导土地整治实践提出了重要思想和亟待深化探索的重要举措,推进实现不同层次的土地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土地整治转型适应生态国土建设的重要问题,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经营分散、农民居住分散、农村公共服务分散等问题。中国土地整治从以乡村为主、以农地、废弃地等为主的传统整治格局迈向城乡全域土地整治的新局面。

    以上节选自吴次芳的《什么是全域土地整治》

提出 问题

有问必答,寻求专业的国土人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