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编制审批 >

城市设计管控的趋势:体系、要素、粒度与数字化 ——以珠海市为例

设计师编制审批 2020-07-26 17:12:39 3518阅读

来源:南粤规划 肖宇 蔡穗虹等 

前    言


凡事有果必有因,培育高品质城市空间要靠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与城市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有关的机制。这种机制的其中一种就是城市设计管控。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正在覆盖规划建设管理全行业,然而是不是就不再存在城市设计的发挥空间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讨论空间,除了定性、定量,还需要定型,定性诉诸总体规划,定量诉诸详细规划,而定型就要诉诸城市设计!城市设计要如何管控?它的工作目标应该是,追求高品质空间的诉求下,城市设计管控要形成一种有效的工具箱,能有效织补起国土空间规划搭建的技术框架,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最后一张拼图。

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追求高品质空间。这背后的组织逻辑,其实是整合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不难预判,对应着城市管控要素的高精度、城市运行规则的高复杂程度以及城市运行机制变化的高强度,中国城市设计管理实践也势必要迎来精细化、数字化、集成化等发展要求。当前,全行业尚缺少对空间品质指标设计的探讨,评价指标未能转换为可供城市设计管控使用的要素体系,难以在操作层面保障空间品质。鉴于此,本文基于《珠海市城市设计编制指引》这一课题,总结高品质导向下城市设计管控体系、要素、粒度与数字化等方面的对策,为当下的城市设计管控探索解决方案。


1、管控体系:由“单一化”走向“体系化”

根据武汉、广州、南京、株洲等城市经验,目前城市设计管控要素已由早期朴素的刚性管控到通过制度化、系统化推动环境宜居项目实施的阶段。在城市设计管控方面系统化方面,珠海市借鉴国内外城市先进经验,构建了相对健全、符合实际运用的城市设计体系。


1.1  保持上下联动、要素一致的城市设计体系

珠海市城市设计体系由总体城市设计、地区城市设计和地块城市设计构成,以专项城市设计作为补充(见图1)。其中上位城市设计应确定下位城市设计的设计范围,引导下位城市设计的编制,下位城市设计深化落实上位城市设计的控制性内容及其它内容中的控制性要求。

01.png

图1 珠海市城市设计体系示意图


1.2  与城市规划体系横向衔接的城市设计体系

珠海市城市设计体系提出与城乡规划体系相互衔接。

(1)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符合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标准,总体城市设计应深化研究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景观风貌内容,提出强制性内容;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将已批复的总体城市设计强制性内容进行统筹考虑。

(2)开展地区城市设计,从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优化城市空间环境的角度,补充控规中的城市设计管控和引导要求,并以附加法定图则的形式纳入控规。如涉及对控规的强制性内容调整,应及时对相关强制性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3)开展地块城市设计,从优化地块空间环境的角度提出城市设计精细化管控和引导要求。如对所涉及控规的非强制性内容有所调整或有所补充,将城市设计成果纳入控规附件,编制地块规划设计条件时依据城市设计成果增加城市设计方面的规划条件。如涉及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调整,应及时对相关强制性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02.png

图2 珠海市城市设计体系与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关系示意图


2、管控要素:由“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城市设计管控要素是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构建的基础。通过城市设计管控要素到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可以对城市设计内容进行多维度解构,并将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转译为管理语言[1]。


2.1  城市设计要素的来源

城市设计要素的来源包含三个方面: 所在城市城市规划以及已编总体城市设计的管控要素、其他城市城市设计编制指引的内容及管控要素、相关管理文件的管控要求。以珠海为例,珠海市城市设计要素主要来源于珠海市已编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其他城市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和相关管理文件的管控要求。

其中,其他城市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主要来自于其他城市的经验借鉴,包括《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附加图则成果规范》、《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重庆市城市设计编制规范》、《香港城市设计指引》、《武汉市城市设计与管理技术要素库》、《深圳市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相关管理文件的管控要求的管控要素主要来自于《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珠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设计技术标准与准则》等文件。

03.png

表1 珠海市城市设计管控要素及成果表达一览表


2.2  城市设计要素体系构建

城市设计要素要素体系构建要遵循下列步骤:确定城市设计目标、梳理城市设计理论、总结城市管控经验、整理城市设计管控要素、明确特征区域分类管理、提升建筑风貌总体管控六大步骤。

以珠海市为例,从珠海城市设计目标、城市空间特色及功能、案例评估、国内外管控经验借鉴四个方面,梳理七类核心管控要素,包括空间形态、开敞空间系统、交通组织与街道空间、建筑风貌、夜景照明、地下空间以及环境景观设施等七大类型的管控要素(详见表1)。其中,空间形态、开敞空间系统、交通组织与街道空间类为强制性要素,具体城市设计中,可酌情增加其他强制性要求。

04.png

图3 珠海市城市设计管控要素思路示意图


3、管控粒度:从“鸟瞰视角”走向“近人视角”

城市设计管控粒度从传统的鸟瞰视角,到关注城市空间细节,从蚂蚁的视角出发,促进城市的精细化建设;走完规划的最后一毫米,营造精致、舒适、亲切的活动场所。以珠海市城市设计要素管控为例,注重对城市设计的细节把控,在地块层面城市设计管控要素方面,空间形态方面即重点管控多层建筑控制线及建设范围,高层建筑控制线及建设范围,标志性建筑位置,建筑控制线后退距离,贴线率标注、骑楼、挑廊等界面,街墙控制线及推荐高度,骑楼、退台、挑廊等特殊界面形式占地块总面宽比例,间口率(建筑面宽占基地总面宽比例)等,需要重点处理建筑部位,临街商业容积率占总容积率比例等近十项要素。

05.png

表2 近人尺度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

06.png

图4 珠海市城市设计管控要素示意图


4、数字化辅助决策:由理论探索走向实操运用

平台采用C/S混B/S架构设计,基于三维高效动态渲染引擎开发功能模块。基于JavaScrip语言,采用Vue.js渐进式框架、JSON数据交换格式、CSS、Ajax、jQuery等多种网页动态交互技术,分别定制开发了城市设计一张图、审查桌面、用地条件导出桌面、辅助决策系统四个子系统,使得城市设计条件生成、方案审查、方案报批、方案决策实现一键生成,更加直观便捷。

07.png

08.png

图5 城市设计数字化辅助决策示意图


5、城市设计管控数字化平台应用路径

从城市设计全流程来看,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需要服务到设计报建、审査决策、实施评估、公众参与等环节。数字化平台将完全按照真实的城市设计边界、管理流程来构建,从设计单位到城市决策者,从管理部门再到社会公众,协调各方意见、满足各方需求。


5.1  城市设计管控数字化平台的技术要求

当前,武汉、南京、上海、珠海、株洲、深圳等城市均建立了城市设计管控数字化平台,在整体技术要求方面,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稳定性和先进性;(2)数据的标准化;(3)逼真画效;(4)支持海量数据动态调度;(5)多源数据集成。系统能够整合遥感卫星影像、地形、三维模型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三维平台能够同时整合兼容球面坐标数据和平面坐标数据,具备数字城市、数字区域、数字地球的综合应用能力,便于不同城市间的数据融合应用。


5.2  城市设计成果入库管理

城市设计成果管理主要包括制定符合所在城市的城市设计成果入库标准,并开发入库检测工具,为形成城市设计一张图奠定基础。以珠海市为例,城市设计成果管理主要依据《珠海市城市设计编制指引》制定入库标准,包括分层设计、属性信息、数据形式和交换标准等,并开发城市设计二维成果入库检测工具,同步完成珠海城市设计成果规整及数字化入库。


5.3  城市设计方案和建筑方案审查

结合《珠海市城市设计编制指引》《珠海市技术标准与准则(2015 修订)》对于城市风貌的管控要求,审查城市设计方案指标,包括城市街区控制,建筑物退让控制,日照间距控制,建筑设计要求等。

建筑方案审查阶段,利用三维城市设计多层次导则为约束条件,将报建的建筑及其它设施的位置、高度、外观、空间形态等要与规划指标比对,对设计方案的建筑形态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规划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审查。


5.4  设计导则重建和用地条件导出

依据多层次的城市设计入库标准可视化重建。根据《珠海市城市设计编制指引》中对不同层次(总体、分区、轴线、地块)城市设计的管控要素建模,实现城市设计管控要素的可视化,为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奠定基础。利用多层次的城市设计导则重建对地块用地条件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包括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间口率、贴线率、红线退让等,生成最佳的地块用地条件并导出。


6、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云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引入BIM进行微尺度人居空间环境模拟,基于高品质导向下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及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出理论范式。城市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存在于城市管理领域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设计管理实践中,新的技术迭代日益加快,本次课题组提出的六大对策和数字化平台的基础支撑作用所探索的解决框架将继续发展,形成更加高效、更加稳定、更加便捷的技术集成。


本文依托《珠海市城市设计编制指引》课题而形成,在研究过程中,感谢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庞前聪、高艺、章征涛、王一波、江文亚、胡宁溪等同志,感谢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文昌、蒙梦等技术人员,感谢华南理工大学王世福老师团队、邓昭华老师团队,感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罗勇主任、蔡穗虹副主任的指导,感谢郭琦、吕潇、崔梦馨等同事的参与,感谢曾秋韵同志。


参考文献:

[1]杨俊宴,程洋,邵典.从静态蓝图到动态智能规则:城市设计数字化管理平台理论初探.[J]城市规划学刊.2018(02): 65-74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转载是为传递及宣传国家与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经验;如果您对原创归属及转载有异议,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点击“举报”,我们将补齐出处或者删除;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