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技术标准 >

谈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转变和工作方法

设计师技术标准 2020-08-02 20:28:22 1974阅读

国土空间规划分技委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  石楠


一、要深刻认识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业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十分期待,发展和保护需要规划作为引领。《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要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强化权威性、加强协调性、注重操作性”,这是新时代空间规划的使命和要求。要落实韩正同志讲的规划不能有颠覆性错误,自然资源部陆昊部长说规划不能有硬伤的有关要求,都需要把空间规划的标准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战略性、权威性、协调性、操作性的基础在于科学性,科学性的根本在于标准化,标准化工作的水平决定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科技含量,决定了行政决策不是拍脑袋决策,比如三条线的划定是基于科学原理而不是个人喜好才算合理,还有双评价等等,都需要有标准作为基础。标准化也是推动行业管理、促进学科建设的前提,没有一定的标准化支撑,行业准入、能力提升、乃至行业利益保护都成了一种缺乏依据的“私利”。同时,标准还是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所有学术研究、职业实践的共性科学问题,往往都凝练到国际标准中,标准在国际合作中更主要是一种非关税技术壁垒,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


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已经开展的标准化工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专门成立了标准化工作委员会,长期以来组织承担了一系列原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标准制定、培训、宣讲和推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牵头组织了原城市规划标准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城市规划标准化工作的框架,牵头原城市规划术语标准的制定和全面修订,牵头城市防灾、生态、交通等领域的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制定,参与了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为规划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提供咨询意见。此外学会也开展了自己的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已有一批团体标准发布,供大家自由采用,此外,还有一批在编的团体标准正在制定。


三、规划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分享


(一)标准的顶层设计很重要。

要准确把握标准化工作的定位,在国家大的标准化的框架下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是怎样的构成,与我们的工作体系、行政体系、行政层级是什么样的关系,需要进行很好的区分,明确标准体系的总体目标、内容构成,以及标准制定的路径,明确哪些标准先做,哪些标准后做,为标准制定工作提供指导。

(二)标准要坚持底线思维。

有些地方的行政领导经常混淆,把标准作为目标和指标,认为达到了标准规定就是最好的,甚至说标准定的太低了。实际上标准是保底线,标准不是上线,标准是保证你不犯错,达到标准只是一个门槛,只是保证不做坏,不出最糟糕的结果,不保证做得好,不能保证达成某个目标或者实现什么指标。

(三)标准要尊重实践经验。

学术研究讲求前瞻性,标准制定存在滞后性,不同于行政规范性文件,标准是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对其中的技术细节加以凝练、条文化后的产物。只有先有了成功的经验,先有了失败的教训,才可以写标准,只有跨过障碍才知道怎么逾越,走过的弯路才知道哪儿是坎儿,如果实践经验不够,那么标准制定出来往往就不够科学。因此,不能仅仅是需要什么标准就制定什么标准,还应该必须是哪个标准成熟才制定哪个标准。

(四)标准要强调实用性。

标准就像是一把尺子,是要拿来用的,我们很多基本的要求,理念、价值观需要转化成技术细节加以控制,转化成技术人员可以用的具体的数据、程序,才能更好发挥作用。比如说我们讲以人为本,不能以车为本,就要体现在具体的道路标准、道路断面设计规范中,再简单的一些,就是不要做那么多的车行道,而不能只是体现在总则里。标准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应当尽量少一些主观因素、经得起推敲。

(五)标准要体现继承性。

标准不是写出来的,甚至不是那些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攒出来的,而是实践以后大家共同的进行推敲、研究的结晶。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建构过程中,已有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海洋规划标准中的合理成分应该充分吸纳,技术细节的东西既有价值判断,但最根本的是还技术性,怎么样把这些好的东西用起来,而不是从头开始,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国土空间规划分技委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袁昕

国家、省、市县都在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对整个规划行业是巨大的技术挑战,确定技术标准、指南十分重要。

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整个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的发挥标准规范、技术指南的作用。面对当前的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我们要认清三个转变:


01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了从原来的技术工具到综合管控的转变。规划的编制必须应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国土空间治理的逻辑,回应真实问题和真实需求,不能再简单地就规划论规划,就指标说指标。既要加强战略研判,又要加强对技术方案做出制度性的安排和针对性的政策设计。

02规划从一个静态的蓝图转向动态方案的闭环。如何解决指标刚性管控与市场变化、地方动态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难点问题。需要建立建设用地动态保障机制和城镇弹性空间管控机制相结合的动态方案,通过预留机动指标制度、建设用地交易制度、高质量发展奖励制度等化解指标刚性管控的核心矛盾冲突,通过预留城镇弹性空间合理规模和明确使用规则来平衡规模管控和保障空间落地需求之间的矛盾。规划从传统静态蓝图式规划转向刚弹结合的动态方案,形成规划-实施-评估-再确定-再实施的动态闭环。

03工作方法上,国土空间规划要进一步加强上下贯通和横向的协同,强调实事求是和技术创新。从底图底数、问题识别到规划决策,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都来自于一线,解决的方法的探索也必须经过一线的实战,规划要做到科学决策,就要做到不唯上、不唯指标和规程、不唯大牌专家,勇于面对问题深入探讨,做出新的探索。


在这样对规划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作为规划设计机构需求的基础上,在技术标准、指南或规程的研究制定过程中,一定离不开一线工作的问题反馈,标准就是为了用,但是要想用好标准,就像我们研发一款武器一样,需要大量战场实际的检测工作,最后才能够定型、量产和交付部队。标准的制定来自两方面的智慧,一是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二是理论引领和提升。


前一阶段我们参与一些国土规划编制以及标准规程、指南制定的工作,有一些感受和建议跟大家分享。


第一,整个标准的制定过程,应该争取更广泛的行业参与,在研究制定的过程中形成更多的讨论和反馈。这两年在规划上出现一个倾向,比如说我们做社区规划,规划师起到了很好的衔接基层政府的治理和社区居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起到沟通协调作用,从一开始就是广泛的社会参与的状态,但是规划的层级越往上,它就越变成封闭了,一些总体规划、战略规划要求保密,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你越保密,集中在越小的圈子里,就越不可能把这些问题在短期内深入地探讨清楚和完善,这跟规划的社会参与到最终成为公共政策的需求导向是有出入的。我们在做国土空间规划的时候也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希望可以拿出来做一些行业讨论,但是得到甲方的反馈是这些事都没有定,你们还是不要说了,我觉得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利的现象,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全新的体系,需要让全行业广泛交流,才能尽快形成共识,提高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实现高水准地完成首轮编制工作。具体到标准、指南等的制定上也是这样的问题,标准一定要拿来广泛讨论,让大家都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真正形成好的标准。

第二个,编制团队应该多下基层,排斥合作、闭门造车做出来的成果在基层使用中一定有更多问题。这个指标到底怎么来,到底怎么用,指标的设置到底是解决哪些实际的问题,一些指标在一线运用时还是有大量的困惑,需要通过下一阶段的技术工作进一步完善。

第三个,希望能够有组织地引导一些试点和示范的工作,建议主管部门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典型的区域,典型的问题,树立一些示范或试点的工作,集中行业的智慧,针对性地决绝实际中遇到的标准问题,同时让行业得到学习的机会。现在整个行业是比较焦虑的,反映出来就是大家不知道规划怎么样编,另一方面规划行业又非常善于学习,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但是普遍是空对空的,多是一些政策解读工作,缺乏鲜活的案例对技术提升还是缺乏帮助,怎么通过对指南、标准的研讨,加上实际的鲜活案例来形成技术引导,促进行业进步,这也是能够决定最终是否能够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很重要基础。行业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很好的带动行业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把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做好,我们愿意参与更多这样的工作。谢谢。


来源:微信公众号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转载是为传递及宣传国家与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经验;如果您对原创归属及转载有异议,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点击“举报”,我们将补齐出处或者删除;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