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法规政策 >

《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发展规划》解读

微信用户3030法规政策 2022-05-04 09:51:26 652阅读
《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发展规划》解读
一、起草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相关部门出台了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财税和投融资政策支持、建设创新创业支撑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生态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创造的政策氛围和社会氛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挥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示范引领作用,落实“科技创新城”规划布局,打造“双基地”中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按照省政府工作要求,由长春市牵头编制“一主六双”十三个规划之一的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专项规划,为此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起草了《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发展规划》。
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开门做规划”,充分吸收了省政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升级若干举措》的相关内容,由吉林大学作为外脑,广泛征求了各县(市)区、开发区双创管理部门及域内重点企业意见,结合长春市科技立法进一步征求了市人大及王志厚主任意见,按照“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原则,逐条进行研究完善,在此基础上长春市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等一些相关文件,制定了《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长春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全文共9章、39节、2.4万余字。规划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一)规划范围。《规划》主要围绕长春市全域,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二)目标定位。按照长春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力争将“双创”事业打造成为长春市经济发展新引擎,将长春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城市、全国重要的创新创业新高地和全球创新创业网络重要节点,当好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排头兵”“领头羊”“先行者”“新标杆”“新高地”。
(三)空间布局。抢抓国家实施“揭榜挂帅”的有利机遇,坚持重点突出、错位协同的发展原则,依托长春市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按照“1+4+3+N”的总体思路,即1核心(环吉大双创圈)+4区(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汽开特色产业双创集群区、经开特色产业双创集聚区)+3带(东线双创技术驱动带、中线双创服务集聚带、西线产业双创示范带)N个重点双创平台和特色载体(吉大“双创”小镇、红旗学院、摆渡创新工场等)。
(四)重点任务。主要包括7大方面战略任务,一是围绕国家级区域创新平台、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重点创新创业集聚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完善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二是围绕企业创新创业主体、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退役军人创新创业政策、农民工创新创业示范引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评价等强化创新创业主体培育;三是围绕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协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服务链耦合等方面推动创新创业模式发展;四是围绕新兴技术支撑、科技资源集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激发科技创新能力升级;五是围绕“大企”资源优势、“大校”人才优势、“大所”技术优势、“大业”产业优势等发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六是围绕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扶持、企业直接融资、差异化金融支持等方面优化创新创业金融服务;七是围绕释放创新创业活力、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优化公共服务等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支撑。
(五)要素支撑。谋划全市创新创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91项,项目总投资2870亿元。推动各级各类“双创”载体达到30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双创载体达30户以上,省级双创载体达到150户以上。推动全市“双创”主体数量突破125万户,聚集培育各类“双创”服务机构500家以上,全市R&D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10%。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内容均由网友提供,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转载是为传递及宣传国家与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经验;如果您对原创归属及转载有异议,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点击“举报”,我们将补齐出处或者删除;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