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问题>实施监督 >

野外中暑处理方法是什么?

微信用户2597实施监督 2022-07-05 16:51:59320 举报


  • 中暑是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常因烈日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所致。

    正常人体温恒定在37摄氏度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取得平衡。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进行。人体的散热还可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皮肤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快。如果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即产生高热中暑。

    1. 中暑的分类:

    (1)先兆中暑。先兆中暑为中暑中最轻的一种,表现为在高温条件下劳动或停留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大量出汗、口渴、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此时的体温可正常或稍高。这类病人经积极处理后,病情很快会好转,一般不造成严重后果。处理方法也比较简单,通常是将病人立即带离高热环境,来到阴凉、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解开衣服,口服清凉饮料及0.3%的冰盐水或十滴水、人丹等防暑药,经短时间休息和处理后,症状即可消失。

    (2)轻度中暑。轻度中暑往往因先兆中暑未得到及时救治发展而来,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还可同时出现体温升高(通常高于38摄氏度),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较严重的可出现呼吸急促、皮肤湿冷、恶心、呕吐、脉搏细弱而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早衰症状。处理时除按先兆中暑的方法外,应尽量饮水或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盐水,也可用针刺人中、合谷、涌泉、曲池等穴位。如体温较高,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温;对于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倾向的中暑病人,应送医院救治。

    (3)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多见于年老、体弱者,往往以突然谵妄或昏迷起病,出汗停止可为其前驱症状。患者昏迷,体温常在40摄氏度以上,皮肤干燥、灼热,呼吸快,脉搏大于140次/分钟。这类病人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因此,一旦发生中暑,应尽快将病人体温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降温的方法有物理和药理两种。物理降温简便安全,通常是在病人颈项、头顶、头枕部、腋下及腹股沟加置冰袋,或用凉水加少许酒精擦拭,一般持续半小时左右,同时可用电风扇向病人吹风以增加降温效果。药物降温效果比物理方式好,常用药为蚕丙嗪,但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由于重症中暑病人病情发展很快,且可出现休克、呼吸衰竭等现象,时间长可危及病人生命,所以应争分夺秒地抢救,最好尽快送至条件好的医院施治。

    2. 中暑的急救措施: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拭,然后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要注意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病人步行。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摘自:自然资源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湿地野外调查监测安全手册》

提出 问题

有问必答,寻求专业的国土人来解答......